去年5月,南京市公布首批“萊斯鄉(xiāng)村共享小院+”特色村試點名單,全市涉農區(qū)的6個村莊共88棟鄉(xiāng)村小院入選,并同步啟動“新村民種子計劃”,邀請市民下鄉(xiāng)“認養(yǎng)”小院,成為“新村民”。如今,一年多過去,這些共享小院發(fā)展如何?記者近日走進試點村之一——江寧區(qū)湯山街道龍尚村,實地探訪這一鄉(xiāng)村振興新模式的實踐成果。
在龍尚村,“植我空間”的主人黃鋒是南京首批“共享小院”的租戶之一。他的小院種植了花燭、鹿角蕨、彩葉芋等80多個品種、1200多株植物,綠意盎然,宛如熱帶雨林。他告訴記者:“我們去年六月簽約,開始裝修,今年5月1日正式營業(yè)?!参铱臻g’旨在為周邊民宿和研學活動提供植物主題項目?!?/span>
像黃鋒這樣的“新村民”在龍尚村并不鮮見。查麗是南京景潤居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,一次偶然機會了解“共享小院”后,便決定將公司從主城區(qū)搬遷至龍尚村?!斑@里有院子,有山有水,空氣清新,工作節(jié)奏也更輕松。”她一口氣租下三套小院,分別用作辦公、員工宿舍和未來民宿經營,投入超百萬元進行改造升級。
“我們在村里還建起了快遞驛站、超市和食堂,既滿足自身需求,也能創(chuàng)造一定盈利。”查麗表示,自己計劃在此長期發(fā)展。
據統(tǒng)計,截至目前,龍尚村共有21套閑置農房參與“共享小院”計劃,其中20套已完成簽約租賃。通過引入民宿、咖啡館、餐廳等新業(yè)態(tài),“共享小院”不僅改善了農村人居環(huán)境,也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:幫助村民直接增加年租金收入約73.8萬元,帶動9處村集體閑置資產盤活,新增集體經濟收入241.9萬元。
村民朱女士說:“我們一家三口住不了那么大房子,出租出去還能改善生活,一年能有三萬多元租金。先簽十年,如果對方愿意續(xù)租,還可以繼續(xù)合作。”她表示,現在村里環(huán)境好了,買東西方便,還能喝咖啡,生活質量明顯提升。